心血管病科 - 典型案例

您的位置: 典型案例

“习惯”了的房颤 还用治吗 反复房颤可影响心功能导致血栓 需及时射频消融治疗

发布时间:2023-01-13 13:45:16 本文来源:

  房颤该不该治?他用13年病史证明必须治

  “房颤当然要治了,而且一定要早治!”今年55岁的韩先生坚定地说。他是三年前在河北以岭医院通过射频消融术治疗过房颤,至今状态良好,未再有复发。据介绍,韩先生是一位持续性房颤患者,十三年前就出现了心慌、气短、乏力等不适症状,当时明确诊断后,医生建议他最好做射频消融术治疗,但韩先生当时对射频消融术并不了解,认为做手术会“伤”身体,所以还是选择了用药治疗。这一拖就是十几年。

  尽管韩先生一直吃着药,但保守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韩先生的房颤症状越来越严重,到三年前的时候,他身上没劲儿,胸闷喘不上气来,简单的家务都没法儿做,而且晚上睡觉也躺不下。到了这个时候,韩先生才下定决心去做射频消融术。当他到以岭医院住院检查时才发现,他在房颤的基础上已经出现了心衰。

  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二病区主任洪衡带领该科医生为韩先生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为他顺利实施了微创射频消融。术后,韩先生恢复良好,不仅心慌、气短、乏力等房颤不适症状没有再出现,而且水肿、不能平卧等心衰的症状得到了好转。经过这一次治疗,韩先生严格遵循医嘱,每三个月就来复查一次,至今已经坚持了三年,不仅房颤没再复发过,而且他的心衰症状也已经消失,目前生活已恢复正常。

  “目前,我们在筹备房颤中心认证的过程中,开展了对以前就诊患者的随访工作。在这期间我们发现,房颤特别是合并心衰的在射频消融术后恢复较为良好,症状缓解消失,心功能改善,极大地改善了生活质量。” 洪衡主任表示。

 

  房颤为何要早治?为了保护心功能、防血栓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比较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心室频率可达100160/分,甚至更快,从而出现心悸、胸闷、气短或眩晕等症状,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可因此诱发心肌缺血等。房颤的发生与精神紧张、饮酒等因素以及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关;也可合并有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常常是引起房颤的重要原因之一。

  房颤并不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而且有的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出现,有的患者则在经历一个较长发作过程后自我耐受,“习惯”了症状,所以这都容易给患者尤其是早期患者造成“这不是什么大病”的印象,从而忽视早期治疗。对此,洪衡主任表示,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首先,房颤如果控制不佳或治疗不及时,发作次数就会越来越多、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渐渐的就可由阵发性房颤发展为持续性房颤甚至永久性房颤,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导致心衰。其次,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肺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临床上大约有15~20%的脑卒中即来自于心房血栓脱落。所以,洪衡主任提醒,确诊房颤后一定要及时、早期治疗,以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房颤该怎么治?射频消融常常是优先方案

  很多患者会有一个思维定式,总认为手术对身体损伤大,有病还是以吃药为主,只有实在没办法了才去考虑手术治疗的方法。对此,洪衡主任表示,不同的疾病各自有适合具体病情的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患者应遵从医生的专业建议规范治疗,就房颤来说,药物治疗并非最佳治疗方案,因为房颤用药一般需包括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以及预防血栓所需的抗凝药,常用的抗凝药在预防血栓形成的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出血风险,需要医生针对患者具体病情评估风险后使用;控制房颤疗效相对较好的药物如胺碘酮,存在致甲状腺疾病、肺纤维化、肝损伤等副作用,甚至最终其副作用将大于治疗作用。

  随着医学的进步,对于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射频消融手术已成为优选的有效治疗方法。 洪衡主任表示,射频消融术就是通过高频率放电,在很小范围产生较高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组织凝固坏死,阻断异位传导或直接消融病灶,从而恢复正常心律。而且随着手术方法的提高,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

  射频消融术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因此适用范围是比较广的。一般来说中青年患者,房颤频繁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者均可做射频消融手术;年龄较大的患者,如果身体状况允许,也可以根据实际病情选择手术,但往往因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术后效果相对于中青年人可能要差一些。所以,仍建议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的患者,千万不要认为没症状就“没事儿”,尽量要早确诊、早治疗,早期手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患者最好留存好每一次就诊或体检的报告、检查结果等,这都会对日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起到不可或缺的参考作用。